國家中醫藥大政方針今年將加速落實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於文明強調,中醫藥事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曆史機遇,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他透露,相關部門正在加速對中醫藥發展的係列配套政策的研究製定。
分析人士指出,這意味著中醫藥行業將有新一波政策落地,紅利將密集釋放。
會議指出,2019年全國中醫藥係統深化醫改中醫藥工作成效顯著,服務體係和體現中醫藥特點的服務能力得到重視,鼓勵中醫藥服務提供的政策進一步健全,中醫藥監管力度加大。中醫藥服務能力得到提升,中醫治未病工作積極推進,在疾病治療和康複中的作用不斷發揮。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突破,人才培養持續發力,評價機製不斷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進一步加強,傳承工作得到強化,科研平台建設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取得積極進展,中藥質量提升的技術支撐得到加強。中醫藥走向世界步伐堅實,中醫藥“一帶一路”建設力度加大,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紮實推進,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中醫藥服務貿易穩步發展。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增備案中醫診所6000多個,中醫藥服務體係日趨完善、服務能力持續提升。3家中醫醫院納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500家縣級中醫醫院開展第二階段綜合能力提升工作,74%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標準化中醫館。此外,32個省級中醫康複示範中心初步建成,68%的三級中醫醫院設置了康複科。
於文明表示,雖然2019年中醫藥行業取得了較多的成績,但應該看到,目前將中央大政方針目標任務轉化為落地見效的政策和方法並不多。
據悉,對中醫藥領域而言,2020年是“貫徹落實年”。於文明透露,國務院中醫藥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正在抓緊研製相關配套文件,包括修改完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行動計劃、促進中醫藥教育改革、加強中醫藥科技創新體係建設、提升中藥質量等政策;中醫藥學術傳承管理、中醫師承教育管理等配套文件的起草及出台,加快中醫藥各項政策的落地。
2019年12月,聯席會議便重點研究了《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教育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討論稿)》《關於進一步推動中藥質量提升促進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討論稿)》《關於加強中醫藥科技創新體係建設的意見(討論稿)》《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討論稿)》等配套文件。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多項配套政策的實際落地,我國中醫藥發展不再隻是“紙上談兵”,而是真正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除此以外,會議強調,一要全麵推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落地落實,二要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和深化醫改中的作用,三要強化中醫藥服務體係內涵和能力建設,四要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為重點推動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五要布局中醫藥傳承創新體係建設,六要確保醫療服務中藥質量提升,七要加強中醫藥服務監管,八要提升對外交流合作質量水平。
於文明指出,2020年中醫藥局要堅持發展理念,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開放包容,強化服務體係內涵和能力建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傳承創新體係布局,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和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拓展對外交流合作,走特色發展、內涵發展、轉型發展、融合發展之路,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防病治病中的獨特作用。
具體來看,深化醫改方麵,探索適合中醫藥發展的投入機製和薪酬待遇政策,推動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政策。落實“一般中醫診療服務繼續采取按項目付費方式”,加快遴選中醫優勢病種納入按病種付費範圍,合理確定支付標準。推動中醫醫療服務價格調整,重點提高中醫辨證論治收費標準。
推動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建設。建設國家中醫醫學高峰,啟動腫瘤、心血管國家中醫醫學中心設置,針對重大疾病和中醫優勢專科分批設置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同時,各地緊密對接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和區域中醫醫療中心,規劃建設若幹區域領先、特色突出的省級中醫醫療中心和省域內區域中醫醫療中心,大幅提升中醫藥診療急危重症和疑難複雜疾病的能力。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餘豔紅表示,要加強循證醫學研究,提升中醫藥核心競爭力。她指出,循證醫學中心需聚焦產出中醫藥高質量臨床證據這一核心,闡明中醫藥防病治病作用機理,優化臨床診療方案,客觀公正評價療效,以解決長期困擾我們的中醫藥“療效”和“安全性”評價這一瓶頸。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圍繞心腦血管病、消化係統疾病、腫瘤、眼科等9類疾病,開展中醫藥循證醫學研究。
餘豔紅指出,目前我國中醫藥人才方麵,仍麵臨著總量不足、結構不優,引領中醫藥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嚴重不足,基層人才匱乏。因此,下一步應把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政策保障和激勵作為突破口,把人才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